青山长在有新天

—鄂中生态磷石膏渣场提标整改纪实

本报记者高中  特约通讯员王伟

清晨,一轮橘红色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,给位于湖北省钟祥市磷矿镇刘冲村鄂中生态磷石膏渣场,披上了一层霞光。

当金灿灿的太阳驱散了清晨薄雾霜凝,从空中俯瞰,整个渣场错落有致,层次分明。在山体的东西两侧,载洪沟从山顶蜿蜒而下,犹如两条舞动的巨龙。周围,一排排、一片片楠树、女贞迎风挺立,茂盛生长,既是靓丽风景,又构成了生态保护的天然屏障。虽说早已入冬,但拦洪坝上,随处可见居民晨练、散步的身影。

鄂中磷石膏渣场变了!今年以来,凡到过鄂中渣场的专家、行业监管部门、党政领导、以及当地居民,无不这样感叹。

再认识,坚持高标准整改

鄂中磷石膏渣场建成于2013年,当年经环境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。多年来,鄂中渣场一直是荆门市渣场规范达标的典型。

2018年11月,党中央、国务院要求长江经济带以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为导向,以“生态优先,绿色发展”为引领,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协同发展,高质量发展。此时此刻的鄂中生态决策者也深刻认识到:环保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规范达标层面,必须与时俱进,满足于人民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栖居的渴望。

2018年12月8日,以公司董事长杨才超任总指挥、副总经理常云为副总指挥的渣场整改指挥部成立,并派出专班到湖北宜昌、襄阳、四川达州等地考察取经,在进一步明确“控源头、强治理、重利用、严监管”思路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人民满意、部门认可、行业标杆”的渣场整治标准。随后,一场渣场提标整改的攻坚战,在鄂中生态全面打响:

过去按设计和环评要求建设的淋溶水收集池、回用池,再按最新要求、最高标准,进行二次覆腹防渗;拟堆渣区先用机械清理地表附着物,再对地表黄粘土进行平整碾压,最后人工铺设防渗膜防渗;已堆区全部采用挂网防尘和覆土复绿防尘;缩小堆场作业面,实行梯级分层,统一高度,统一坡度,统一覆土,统一复绿。

为减少道路扬尘,在渣场修建了车轮清洗池,购买了洒水车、清扫车、雾炮车,所有运渣车都装有自动蓬布。投资500万元修建公用道路4.1公里,确保了公用道路、渣场内道路无扬尘。

提标整改以来,鄂中生态先后投资1300万元,覆土种草籽、植草皮、植树11万平方米;挂网防尘15万平方米;完善移动喷淋2300米;二次防渗铺设防渗膜2.5平方米,拟堆区铺设防渗膜15万平方米;新建截污沟,完善截洪沟2500米;加高拦挡坝2座,增加位移监测点9个,完善环保安全标示标牌40个。

强措施 ,坚持不懈抓监管

让“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土更净”,关键在管。鄂中生态决策者、管理者在加强渣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同时,充分认识到加强监管的长期性、重要性。

渣场观景平台一间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,既是鄂中渣场的监测信息中心,也是渣场的管理指挥、调度中心,24小时有人值守,实时监控渣场的一举一动。

今年初,公司又成立一个专班,全天侯对磷石膏出厂、运输、进场、堆存、覆盖等环节全方位监管,定期巡查、清理渣场内外截洪、截污沟渠,及时检查、缝补、更换破损挂网,以保证磷石膏转运零抛撒、堆存零扬散,渗滤液零外排。

公司还委托第三方机构,每月对渣场周边地下水、每季度对渣场大气环境、每半年对渣场土壤进行监测,制定监测台账,及时全面掌控环境现状。在渣场堆渣区、淋溶水回用等重点部位及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,与荆门市生态环境局联网,对淋溶水转运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,实行全程监管,24小时在线监管,既确保了监管的真实性、权威性、可追朔性,又真正实现了整治、监管无盲区。

开新路,坚定不移抓利用

为实现磷石膏资源化、减量化、循环利用目标,鄂中生态总部磷石膏制板项目已经在8月31日开工建设。

鄂中生态董事长杨才超说,磷石膏渣场实现安全化、生态化、无害化堆存,仅仅是鄂中生态的一个阶段性目标。鄂中生态还将在综合利用、变废为宝、发展循环经济、促进绿色发展上,谋划更新的思路,确立更高的目标,全力做好磷石膏安全环保堆存的减法,综合利用的加法,充分发挥企业优势,把发展磷石膏新型环保建材产品,当作主产业去经营好。

据了解,鄂中生态总部磷石膏制板项目投资2.5亿元,分二期建设。一期投资1.9亿元,新建年产60万建筑石膏粉,6000万平方米的石膏板项目。二期投资6000万元,研发生产粉刷石膏、抺灰石膏等系列新型建材产品。项目全部投产后,年可消化磷石膏约60万吨,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,新增就业岗位150多个。

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。

一项项措施的付诸实施,一个个数字的改变,正是鄂中生态提标整改的印证。在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,鄂中生态以一种社会责任担当,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,更留住了“金山银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