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稼不认生 真诚能扎根——农资“新兵”成长记

“90后?不,我是80后!您猜我干这行多久了?”张锐搓了搓晒得发红的手心,笑得憨厚,“去年8月入职,到现在刚满10个月。”

谁都没想到,这位1989年出生的“80后”,“最晚报到”的销售新人,如今是吉林分公司的销售“黑马”——年销量百分比占比第一。

刚入行时,张锐连“常规肥”和“增效肥”都分不清。“第一次跟师傅下市场,农户问‘增效肥和常规肥比,优势在哪?’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,师傅替我解围时,我恨不得钻到玉米地里。”那晚,他抱着几十页的产品手册,在住处翻到凌晨,把养分比例、适用作物、施肥技巧抄在纸上,揣在裤兜里随时背。

师傅徐敏成了他的“移动字典”。“师傅说,卖肥料不是卖数字,是帮农民算账——‘这亩地用咱们的肥,能增效8%,你说值不值?’”

张锐开始跟着师傅拜访每一户经销商,时刻记住师傅的教导:好的口碑就是用产品说话,忠诚公司信任公司,信任我们的产品,只有你从心底里散发出来的自信,才能打动我们的经销商客户。

2个月后,张锐第一次独立谈下订单。签下单子时,他盯着合同上的数字,手指都在抖——不是紧张,是终于“把事做成了”的踏实。

“业绩是庄稼长出来的,不是嘴皮子吹出来的。”现在的张锐,回顾自己的成长,感慨无限:“公司这个平台给了我系统培训,领导一直培养和鼓励我,师傅把自身珍贵的经验揉碎了教我,客户愿意给我试错的机会——我就是个赶上好时候的‘笨小孩’。”

“咱做销售的,更得把真心种进土里。”这或许就是农资人最朴实的“销售哲学”:脚下沾着泥,心里装着田,底气自然就从地里“长”出来了。